產業動態
圖、文/惠達 劉志綱
台灣過去有「手工具王國」的美譽,出口產值與數量都曾是世界第一,但在2003年、2008年分別被中國與德國超越後,許多人擔心手工具是否會成為熄燈產業,為提升競爭力,業界發起結盟的自救活動,在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的輔導下成立「手工具產業菁英團隊」(T-team),顛覆傳統商場競爭思惟模式,改以團體作戰方式,透過上下游供應鏈資源的垂直整合,期望為台灣手工具產業創造出「1加1大於11」的高乘數效益,再創產業榮景!
2010年7月,T-team成員包括金統立工業、磯慶實業、明昌國際工業三家核心廠與樹德企業、七隆鍛品、特典工具等13家成品廠及製程廠在台中宣示發起成立,這項產業協同合作計畫的重要推手中衛中心預估,透過這項合作計畫,每年可降低5%~8%的生產成本,大幅提昇產業競爭力,也有助於業者爭取更多國際訂單,尋求更高的利潤。中衛中心專案經理張啟人表示,未來團隊成員將緊密結合並積極推動「台灣手工具菁英聯盟」(TTEL),專門承攬具「國際通路品牌」的OEM/ODM訂單,同時也藉由團隊合作的方式,擺脫單打獨鬥的經營型態,以團體作戰方式拓展國際市場,並強化成品廠、製程廠內部在品質、成本與交期(QCD)的改善,將「國際行銷」與「製造生產」進行徹底的專業分工,全力打造台灣為知名的專業/工業級手工具製造重鎮,成為通路品牌商的最佳夥伴。
品牌變成區域競爭
台灣手工具大廠,自創「King Tony」品牌的金統立集團策略長吳明哲分析,目前手工具產業已經從追求低成本的勞力密集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的產業,儘管台灣排名滑落,但每年產值與出口仍有5%的成長,這也顯示市場需求仍在持續擴大,但如果台灣的技術與規模沒有趕上成長的進度,將是產業最大的致命傷!「如果我們再不改變,還是走以往品牌價格戰的策略廝殺,那我們只有等著被人超越」,吳明哲認為,台灣手工具業者大約有630家,卻創造出320餘個品牌,品牌競爭從國內打到國外,大家一窩蜂成立品牌,但還是以製造商的心態經營品牌,大打價格戰,這對台灣業界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
吳明哲補充,最近十年掀起一股產業革命,通路商的興起與網際網路的普及,造成以往歐美、日本等國的知名「製造品牌」如Facom、Koken逐漸被「通路品牌」蠶食鯨吞,掌握通路就擁有競爭力的態勢已隱隱成形。「製造是全球競爭,品牌則變成區域競爭」,在業界打滾20多年的吳明哲認為,以現今市場狀況來看,沒有通路就等於沒有品牌!近幾年「通路品牌」主導全球銷售網絡,新興國家的通路品牌蓬勃崛起,「這是我們產業的新契機!」,吳明哲說,台灣手工具業界具備技術成熟、人力素質高,及擁有先進經營服務觀念與少量多樣的客製化能力等優勢條件,只要持續發展高值化產品,相信絕對能吸引國際通路品牌商的注意。
T-team資源共享 共創規模經濟
「群聚合作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張啟人認為,T-team就是透過有效的產業結合,建立合作機制,進行品牌行銷與製造的專業分工,成員彼此資源共享,將業界競爭化為合作,創造規模經濟效益,並提升業界的QCD能力,打好基礎功,同時也強化成員彼此的信賴度與對團隊的向心力,帶領同業往高值化的生產方向發展。張啟人說,未來將由金統立、磯慶、明昌等3家中心廠籌組聯誼會,一方面迴避市場衝突,另一方面要展開國際市場拓展合作,將來在籌組成立TTEL後,要提高T-team在國際五金類媒體的曝光度,積極參與全球手工具相關展會,並成立「國際通路品牌接單中心」,藉此吸引國際通路品牌商的OEM/ODM訂單。
「今後的競爭不再是工廠與品牌的競爭,而是整條供應鏈的競爭,拋棄單打獨鬥的自我心態,才能帶動整體產業向上提升」,不過,吳明哲也坦言,推動T-team的前幾年為練兵時期,各家廠商對於QCD的認知都不一樣,生產管理模式與作業流程的整合,不花個幾年磨合難以看得見成效,所以這段時間格外考驗成員的耐心與決心。
ECFA效應 有利台灣手工具產業發展
而面對ECFA議題在國際上日益發酵,吳明哲與張啟人都不敢輕忽MIT產品未來在中國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將展現的強大爆發力。吳明哲認為,低價已經不是台灣業者的競爭策略,台灣業者應定位朝向高值化產品方向發展,並善用兩岸ECFA簽訂後的零關稅優勢,主攻中國內需市場的中高階手工具領域,建立MIT品牌的知名度,藉此拓展國際市場;同時亦利用零關稅優勢,從中國進口低階DIY手工具產品,由台灣進行貿易行銷,唯有如此,台灣手工具產業才能看見新未來。最後,張啟人也補充說,高值化的發展策略就是T-team要做的事,雖然台灣手工具產業的變革漫無止境,但還是值得推動,這是一條絕對要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