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品質為後盾──專訪日商台灣小阪
一提到日本,第一印象不外乎都指向「重視紀律與群體」的民族,全世界都在搶日本市場,別的國家有人口、有本地市場,那台灣有什麼優勢獲得青睞?台灣小阪總經理木村吉一在訪談中數次提及:「台灣的技術與品質,足以提供任何我們想要的產品!」
在台紮根的契機
來台採購已有近三十年經歷的木村吉一, 2011年在台灣落地生根,設立小阪鋲螺製作所的子公司,以建築用螺絲為主,並幫忙有需求的日商向台灣廠商接洽建築方面產品,諸如鋼材、PVC特殊膠帶,甚至投影機等機械產品。他表示,日本報關運費費用高,不可能為了單一、少量產品出口一整個貨櫃。而總公司小阪鋲螺製作所位在大阪,因此日本客戶需要的產品可以一同運至日本,也促使許多日商願意嘗試台灣產品。
問及為何在台設立投資,木村吉一指出2007年到菲律賓設子公司後的觀念轉變為一大原因。在前往菲律賓前,他一直認為日本中小企業無法與台灣廠商進行進出口貿易;到了菲律賓後,才打破此刻板印象。在過去日商與台灣製造廠接觸的商業鏈裡,往往夾帶著日方及台方貿易商,除了成本較高外,也需透過層層溝通,易有誤解而發生錯誤,以他多年觀察台灣的技術而言,這些瑕疵的產生令他感到十分惋惜。當時,為了不透過日本貿易商直接與台灣廠商交易,他曾嘗試同時向多間廠商下小量的單,但發現光是運送成本就大幅降低直接和台灣採購的優勢,讓他不得不放棄。
「但在菲律賓經營的這幾年,我仍然無法忘懷台灣的魅力及發展性。」木村吉一這麼說著,也因此萌發駐足台灣的念頭,可以自行生產及進出口的台灣小阪因應而生。現在,台灣小阪的設立讓台日兩端溝通零落差,加上木村吉一在台的督導,時時刻刻確認客戶想要的品質,並注意細節,讓每筆訂單回饋高滿意度。
此外,坦言許多人會問他為何選擇台灣而非中國,他表示主要因為對台灣環境較為熟悉,加上不常與中國採購,擔心無法確實理解及掌握當地人情。同時,他指出目前台灣小阪大部份的訂單為日本及菲律賓子公司的關係企業,接洽的客戶也百分百為日商。對此,木村吉一認為台灣廠商對於「日本市場」的概念,不能單單侷限在產品銷售至日本,往後的目標應將客源拓展至分布在各個國家的日本企業。
「交期、品質,最後才是價格」
「台灣對日商都很友善。」木村吉一笑著說,與台灣廠商接觸之初,只要知道台灣小阪是日本廠商都滿願意配合,同時,對日本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認知,了解一開始溝通上會較繁瑣,但確認後便不會產生太大變動。品質管控的部分,日本在表達任何事項皆習慣以圖面和數據來溝通,並重視書面呈現以及數據上的誤差;而台灣長期與歐美合作,在誤差認知的部分仍在磨合。
同時,他也指出到目前為止在台灣遇到的最大困境是語言上的溝通,「常常想直接表達或是說明,卻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辦到;或是明明雙方已確實溝通,但在收到商品時卻發現到錯誤。」一語點出台灣目前對扣件、五金製造業日語專業人才的欠缺,他認為若是可以明確了解彼此語言,便會大大減低問題的發生比例,並減少雙方對品質要求共識的落差。
木村吉一認為,台灣目前有共識逐漸往精緻化前進,而日本業界普遍作法為備足規格品的庫存,已便各家廠商調度運用,故也能依照客戶需求來調整包裝支數的部份,這部分是目前木村吉一在台灣洽談過程中,尚未遇到有此做法的廠商。一般而言,台灣廠商習慣以十萬支、五十萬等訂單量再來談接單與否;但日本期望即便單價較高,一百支的小數量也能出貨,若台灣廠商有意願開拓或是更穩固日本市場,這一點也須考量如何應對,否則中國大陸日益提升的技術及進步的速度也將帶來莫大威脅。
日本製造商都備有各種尺寸線材,又接小量訂單,所以可以迅速出貨。對此,木村吉一建議想與日商合作的台灣同業可以備有一些常下單的庫存,因坊間常提的60-75天交貨期對日商而言較難應付,他們無法想像三個月後需要的產品是哪些;因此,若備有庫存、可即時小量出貨,便容易與日本維持固定長久的合作關係。
「一生懸命」的精神
最後,木村吉一建議台灣廠商與其接同種、大量產品,不如嘗試少量多樣訂單,「我認為台灣技術足以克服這部分。」他再次強調,因對日本或國外客戶,最初因彼此不熟悉,不可能下大量訂單,所以可先從少量開始慢慢配合、適應。
日文裡有一個詞彙──「一生懸命」,意味態度認真、做事執著。為了那些值得拼命的價值,克服所有困境,不正是日本與台灣螺絲廠商們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