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風險加劇
企業家也啟動了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投資熱潮,專業的、不同背景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提供商已經出現,他們幫助製造企業和零售企業重新構建供應鏈,服務覆蓋面也從採購,貫通製造、分銷的整個鏈條。供應鏈管理逐漸從提供單一的物流服務、技術咨詢升級為介入企業的戰略規劃。在風險控制中,一種普遍的管理理念是重視風險的預期,現在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一個具有競爭力優勢的風險管理服務的重要性,以及先進的技術在風險預見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個嚴密的控制系統值得花大錢。
另一方面,與投資新技術相比,有些公司已經在尋求簡化供應鏈,很多企業在試圖尋找更高效的方式運送原材料和貨物,總部設在紐約的AllianceBernstein LP 資產管理公司透露,今年全球用於投資於快捷運送方式的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去年的5.4 %,單拿美國來說,增長將突破8%。
另外,埃森哲公司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面臨日益上漲的物流與運輸成本,採取離岸外包業務,諸如將製造和服務外包到印度等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將得不償失,一場從離岸到近岸的供應鏈轉變正在發生。多數美國大型製造企業正在考慮將工廠從亞洲國家遷移至美洲或拉丁美洲,通過將製造中心遷移至本國或“近岸”地點,讓供應鏈盡可能地貼近需求地。由於近岸地區地理位置近,語言更為接近,溝通容易,教育、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具有趨同性,工作團隊的協調性以及資源的相對穩定性,且運輸更方便和便宜,來自 Gartner的調查顯示,到2015年,在美國供應鏈外包到低成本國家的企業將減少30%,此外,隨著全球針對企業生產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也就是“碳足跡”的拷問,全球外包企業的採購、生產、倉儲和運輸供應鏈的生產模式將受到嚴重質疑,因為其中倉儲和運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估計,2010年低端工人工資暴漲了近四成,而且在今後三四年會繼續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漲。他由此得出結論:以中國作為龍頭及窗口的製造業垂直生產鏈逐步瓦解,中國政府在高增長與抑制通脹之間做著艱難的權衡。對於原材料的上漲,有些企業採取大宗商品對沖的避險方式,但市場並不單單是供求關系的反應,要謹防大機構炒作的風險。
另外,在一個的流動性充裕的市場中,存在著貸款緊縮和以及衰退的風險,處在產業鏈系統的上下游企業可以保持協調,共同尋找方式應對危機。一些供應商企業由於資金缺乏喪失進一步投資和創新的機會,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利用供應鏈金融解決這一難題。比如說,銀行可以向供應商企業提供貸款,可以在產品交付後讓他的下游企業償還。
全球產業鏈風險加大,全球製造業正在經歷一次“再分工”和投資的“再轉移”,再轉移的過程事實上也是新投資湧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