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國貨偽標洗產地 經濟部出招消除灰色地帶
歐美各國陸續對中國產品採取反傾銷稅及平衡稅措施,與台灣政府合作嚴防洗產地轉輸,台灣經濟部表示,已配合大規模清查、監督等加強管理作為。經濟部表示,由於中國產能過剩,歐美各國陸續對中國產品採取反傾銷稅及平衡稅措施,因台灣鄰近中國,過去有若干不肖業者將遭查獲疑似洗產地;此一情形自美中貿易衝突後有增加趨勢,美方也提出警示,期望台灣嚴格監控此一情況。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劉威廉說明,台灣政府與歐盟反詐欺局簽有行政合作協議,與美國也有台美關務互助協定,都會相互提供資訊查證貨品產地的方式,防杜中國貨品透過台灣洗產地,過去曾有數個涉及螺絲、太陽能產品、自行車等產品的偽標產地案件,經查獲後移送地檢署偵辦中。
經濟部表示,為降低國際間對台灣協助洗產地的疑慮,政府已採取大規模的清查、監督及修法等加強管理作為,例如經濟部已提案修訂貿易法,擬將違反原產地規定的罰則由過去的新台幣 30 萬元,提高到 300 萬元,以及訂定「吹哨條款」增列檢舉獎勵規定。
此外,對於業者高度關切的違規轉運問題,經濟部、財政部與相關業者多次開會討論,採取各項因應做法包括:
一、自貿區出口的部分產品需先向貿易局取得輸出許可證。二、進口鋼鐵需檢附進口國產證。三、海關將加強查驗出口貨品是否有標示不實或虛報產地。四、自中國進口的部分產品,需申報用途以利追蹤。五、美國對中國課徵 301 關稅,因此當台灣業者出口課稅清單上產品至美國時,海關會提醒業者需注意美國原產地規定。
經濟部表示,相關部門採取加強作為後,仍有收到歐美提出涉嫌洗產地的案件,但進口國目前仍在偵查中,尚無明確案例。